很多時候,孕媽媽不但有分娩前恐懼,分娩后恐懼更是可怕。大家都知道目前有不少孕媽媽在分娩完寶寶后都面臨著產后出血的情況,這種情況的殺傷力還很大,直至死亡。經了解發現,大部分孕媽媽因產后出血而死亡的情況也是可以及早避免的,關鍵就在于孕媽媽早期診斷及產后出血后的正確處理。媽網百科整理了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2017,大家可以一起了解下。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陰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宮產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嚴重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出血量≥ 1 000 ml;難治性產后出血是指經宮縮劑、持續性子宮按摩或按壓等保守措施無法止血,需要外科手術、介入治療甚至切除子宮的嚴重產后出血。
產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宮收縮乏力產、道損傷、胎盤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礙;為更好預防與處理產后出血問題,大家可以借鑒下面指南:
一、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子宮收縮乏力
1、子宮按摩或壓迫法:可采用經腹按摩或經腹經陰道聯合按壓,按摩時間以子宮恢復正常收縮并能保持收縮狀態為止,應配合應用宮縮劑。
2、應用宮縮劑:(1)縮宮素; (2)卡貝縮宮素;(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4)米索前列醇; (5)其他:治療產后出血的宮縮劑還包括卡前列甲酯栓以及麥角新堿等。
3、止血藥物:如果宮縮劑止血失敗,或者出血可能與創傷相關,可考慮使用止血藥物。
二、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產道損傷
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在良好照明下,查明損傷部位,注意有無多處損傷,縫合時注意恢復解剖結構,并應在超過裂傷頂端0.5cm處開始縫合,必要時應用椎管內麻醉。發現血腫盡早處理,可采取切開清除積血、縫扎止血或碘伏紗條填塞血腫壓迫止血(24~48 h后取出)。
1、子宮體內翻:如發生子宮體內翻,產婦無嚴重休克或出血,子宮頸環尚未縮緊,可立即將內翻子宮體還納,還納困難者可在麻醉后還納。還納后靜脈滴注縮宮素,直至官縮良好后將手撤出。
2、 子宮破裂:立即開腹行手術修補或行子宮切除術。
三、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胎盤因素的處理
胎兒娩出后,盡量等待胎盤自然娩出。
1、胎盤滯留伴出血:對胎盤未娩出伴活動性出血者可立即行人工剝離胎盤術,并加用強效官縮劑。對于陰道分娩者術前可用鎮靜劑,手法要正確、輕柔,勿強行撕拉,以防胎盤殘留、子宮損傷或子宮體內翻的發生。
2、胎盤殘留:對胎盤、胎膜殘留者應用手或器械清理,動作要輕柔,避免子宮穿孔。
3、胎盤植入:胎盤植入伴活動性出血,若為剖宮產可先采用保守治療方法,如盆腔血管結扎、子宮局部楔形切除、介入治療等;若為陰道分娩應在輸液和(或)輸血的前提下,進行介入治療或其他保守性手術治療。
4、兇險性前置胎盤:即附著于子宮下段剖宮產瘢痕處的前置胎盤,常常合并有胎盤植入,出血量大。如果保守治療措施如局部縫扎或楔形切除、血管結扎、壓迫縫合、子宮動脈栓塞等無法有效止血,應早期做出切除子宮的決策,以免發展為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產婦生命。
四、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凝血功能障礙的處理
一旦確診為凝血功能障礙,尤其是DIC,應迅速補充相應的凝血因子。
1、血小板計數:產后出血尚未控制時,若血小板計數低于(50~75)×l09/L或血小板計數降低并出現不可控制的滲血時,則需考慮輸注血小板,治療目標是維持血小板計數在50×l09/L以上。
2、新鮮冰凍血漿:是新鮮抗凝全血于6~8h內分離血漿并快速冰凍,幾乎保存了血液中所有的凝血因子、血漿蛋白、纖維蛋白原。應用劑量為10~ 15 ml/kg。
3、冷沉淀:輸注冷沉淀主要為糾正纖維蛋白原的缺乏,如纖維蛋白原水平高于1.5g/L不必輸注冷沉淀。冷沉淀常用劑量為0.10~0.15U/kg。
4、纖維蛋白原:輸入纖維蛋白原lg可提升血液中纖維蛋白原0.25g/L,1次可輸入纖維蛋白原4~6g(也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決定輸入劑量)。
為降低產后出血風險,要是遇到大出血的情況,要先明確其原因,而在了解產后出血的原因后就可以在治療上找到突破口,針對產后出血四種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案。
月經能夠側面的反應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況,所以當月經出現異常時,值得重視!那月經血塊特別大這一情況跟什么原因有關呢?
孕期便秘對孕婦身體影響大,便秘會讓體內的毒素無法及時排出去,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產后漏尿不但影響健康,也會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所以產后漏尿的尷尬值得每個寶媽重視!
當發現寶寶有紅屁股時,家長除了擔心,也希望找到適合的辦法來改善紅屁股問題,那么寶寶紅屁股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