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腦損傷這個名詞對于大家來說并不陌生,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見到一些智力發育不全、行動異常、有視聽障礙等問題的孩子,他們不少都是新生兒腦損傷患者。那么,究竟什么是新生兒腦損傷呢?
新生兒腦損傷是指出生前到1歲因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包括先天性腦發育不全、腦性癱瘓、嬰兒期危重疾病或創傷所留下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目前從臨床數據顯示,新生兒腦損傷常見的表示有神經發育異常、中樞性運動障礙、智力低下、癲癇、視聽障礙等等。
經了解,新生兒腦損傷的發病率在寶寶人群中其實并不高,但它卻是一個范圍很廣的疾病,有很多的原因都能導致新生兒腦損傷。不過隨著中國現在的孕期的保健措施以及中國大多數家庭對小孩疾病的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及醫療設備對新生兒治療的完善后,現在新生兒腦損傷發生率也明顯有所降低。
媽媽網百科提醒廣大新爸新媽們,一旦發現自家寶寶相對同齡寶寶有明顯的異常行為,最好要到醫院進行詳細堅持,排查病因,并及時給予相應治療。
患有新生兒腦損傷的寶寶,其產生的后遺癥不管是對自身生存質量還是家庭和諧方面都有比較嚴重的影響,所以如果準爸準媽們在懷孕后能多了解一些新生兒腦損傷原因,這對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新生兒腦損傷原因是什么。
專家表示,造成新生兒腦損傷的原因有很多,如早產、低體重、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核黃疸、嚴重感染性疾病、低血糖、腦癱、腦發育不全、多胎,以及母親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重度貧血或嚴重心肺疾患等等這些都是。不過,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常見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由于缺氧或者缺血造成腦損傷,主要是懷孕期間或者出生過程中造成的,這一類是目前新生兒腦損傷中比例最高的,大概達到60%到70%。
2、可能是由于細菌或者病毒造成感染,產生的新生兒的腦損傷。比如家庭有寵物狗、貓,可能接觸到一些弓形蟲,或者是一些肝炎病毒,這些病毒到了體內,在懷孕早期可以對胚胎形成比較大的影響,會造成腦損傷。
3、小孩子在意外情況下,比如摔了或者磕了、碰了,這些造成的腦損傷也是新生兒腦損傷中的一部分。大部分這部分病人可能是由于腦子里的出血或者腦震蕩造成病理性的改變。
新生兒腦損傷雖然在生活中發生的幾率不算很高,但其產生的傷害很多時候卻是無法逆轉的,因此現在不少家庭對于新生兒腦損傷癥狀也越來越關心。新生兒腦損傷癥狀常見的有哪些?對此進行適當的了解,家長們能更好降低耽誤寶寶治療的可能。
因為引起新生兒腦損傷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新生兒腦損傷癥狀在臨床上的表現也會有所差異,在不同的月齡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新生兒期:
哺乳困難:小兒出生后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吸吮后疲勞無力,容易嘔奶。
哭聲微弱:生后十分安靜,哭聲小或持續哭鬧。
自發運動少:出生后少動,呈無力狀態。
肌張力低下:全身松軟,肌肉松弛。
肌張力增強:全身發硬,好打挺,雙下肢有力,洗澡時雙足蹬盆,換尿布時雙下肢難分開。
新生兒痙攣:小兒易驚跳,尖叫或煩躁不安、抽搐。
行為異常:頭偏向一側,雙拇指內收緊握在掌中。
1-3月:
雙拇指內收,手緊握拳,上肢收斂、內旋。不注意看人,不注視眼前的人臉及玩具。反應遲鈍,叫名無反應,不能微笑及逗笑。頭不穩定,頸不能豎立,頭左右擺動。軀干硬性伸展或全身發軟,有非對稱性姿勢。
4-5個月:
表情呆滯不靈活,逗時無反應,不能大笑。眼不靈活,不追視,斜視。不會翻身,俯臥位抬頭小于90。手不靈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
6-7個月:
不能獨坐,下肢不能支持、扶站尖足。手抓物后很快松開。
8-10個月:
手笨,不能捏小東西,解扣、換手玩。不會發出爸、媽、噠噠等雙音。不會爬,不能直腰獨坐及坐位自由玩。
11-12個月:
不能爬站,不會邁步。不會與人“再見”。 不能有意識叫爸、媽。
新生兒腦損傷治療不容易治愈,但這并不代表沒有康復的可能,而且很多新生兒腦損傷患兒在積極接受治療后病情有了很大的改善,一般情況基本不會對生存質量產生影響。
專家們表示,治療新生兒腦損傷的方法有很多,只是目前還沒有一種能百分百確保治愈的方法。對于新生兒腦損傷治療方法,都是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由于缺氧或者缺血造成腦損傷情況。方法:
1、保證充分的腦血流灌注常用多巴胺每分鐘5-10μg/kg靜脈滴注。
2、供給足夠的葡萄糖以滿足腦組織能量代謝需要:可按每分鐘6-8mg/kg給予。
3、血鈣低于1.9mmol/L時可靜脈葡萄糖酸鈣
4、適當限制液體入量:每日量50-60ml/kg輸液速度在4ml/kg/h以內。
二:特殊治療
特殊的治療方法中,使用神經營養因子時比較普遍的一種。當寶寶神經細胞的損害很明確,在CT、磁共振上,在指標上都有,可以給他用一些神經營養因子。現在這種東西比較多,有腦活素,有神經生長因子、刺激因子,有很多神經營養因子,這些神經營養因子對腦損傷的恢復,有很好的效果。
三:借助醫療設備
有的醫院有高壓氧艙,就是加壓,把血里面的氧量提高,這樣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恢復有一些幫助。比如,上海有一種現象,就是局部出現亞低溫,溫度高了,細胞代謝就旺盛,就把他的頭上戴一個冰帽子,溫控,保證他的體溫比37度低一點,這樣腦細胞容易恢復,溫度低了以后,細胞代謝慢了,就不容易產生缺氧、缺糖這些能量代謝的問題,所以促進他的恢復。
不管是何種疾病,提前了解做好預防工作,對減少傷害和及時進行治療都有很好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對于新生兒腦損傷這些會給寶寶帶來后遺癥的新生兒疾病,更是要預防重要治療。接下來,媽媽網百科將與大家分享如何預防新生兒腦損傷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一定要做孕期檢查
孕期檢查發現母體有有嚴重的貧血、心腎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肺結核、重癥肺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這些可能會引起胎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情況的朋友,應先治療或加以控制,待身心狀態健康后計劃妊娠。
2、做好產前檢查
臍帶過長、過短、繞頸、打結、脫垂,或胎盤鈣化、帆狀胎盤、胎盤前置、胎盤早期剝離等,都可引起胎兒宮內缺血缺氧。所以要定期做好產前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胎心、胎動等的檢測,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3、分娩時要嚴格監控
在分娩過程中要嚴密監護胎兒心率,定時測定胎兒頭皮血pH和血氣,發現宮內窘迫須及時給氧及靜注葡萄糖等藥物,并選擇最佳方式盡快結束分娩。
4、及時發現與治療
新生兒出生后的某些疾病如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糞吸入綜合征、肺炎、心衰等均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如發現新生兒有呻吟,口吐白沫,面色蒼白或青紫,呼吸不規則等情況,應該及時搶救,以最大限度地減輕缺氧缺血對新生兒腦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