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月經什么時候來呢?這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一般來說,產后月經的恢復是根據個人身體恢復的情況而定的,身體恢復好的月經會來早寫,身體恢復不好的話,可能一年后才會來。
產后月經的復潮與產后產婦是否哺乳、哺乳時間的長短、產婦的年齡及卵巢功能的恢復能力等相關。一般說來,不哺乳者,產婦通常在產后6—10周月經復潮,平均在產后10周左右恢復排卵。哺乳的產女月經復潮延遲,有的在哺乳期月經一直不來潮,平均在產后4-6個月恢復排卵,產后較晚恢復月經者,首次月經來潮前多有排卵。
月經復潮具體時間個體差異很大,有的產婦,產后一年月經才復潮。一般大多數不哺乳者,通常在產后6-10周月經復潮,哺乳產婦月經復潮延遲,有的在哺乳期月經一直不來潮。在月經未復潮前排卵是可能已經恢復的,若有性生活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產后多久來月經對于不同的女性來說會有所不同,例如哺乳媽咪會晚些,如果來月經的話乳量一般會有所減少,同時會導致乳汁中所含蛋白質及脂肪的量發生變化,所以在此時建議停止喂奶。所以建議定期的到醫院進行檢查,看自己是否健康,對寶寶是否有影響。
產后月經來的早好嗎?這就要視這個“早”是早到什么時候了。一般來說,產婦若恢復得好的話,一般在孩子滿月后就會來月經,這個時間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若恢復不好的話,就可能待到寶寶一歲后才會來月經。因此,若月經在孩子滿月之前就來的話,其實是不正常的。
對于沒有喂奶的媽媽,月經通常在產后6~8周內會來。在醫學的角度來講,根據子宮內膜的組織形態來推測,可能早在產后33-42天,卵巢就可排卵了。此外,在產后6周,也可觀察到排卵過后的黃體存在。因此,如果媽媽沒有喂奶,月經通常在產后6~8周內會來。但是這是一般的情況,若產婦身體恢復不好的話,月經會推遲,因此產婦在坐月子的時候要注意,千萬注意養好身體,月經才能及時來,身體才能更健康哦。
而喂奶的產婦,一般都要等到產后18周才會迎來大姨媽。研究資料顯示,沒有哺乳的產婦,有4O%在產后6周恢復排卵;到了產后8~12周,還沒有恢復排卵及月經的產婦大約只占35%。哺乳的產婦,在產后12周約有25%會恢復排卵與月經,大多數哺乳產婦通常要到18周才完全恢復排卵機能。不過,有時很難在臨床上確定產后第一次月經的確切時間,而且少數產婦會在分娩后馬上開始有少到中量的間歇性出血。
每個女性產后月經的復潮都很不同。有的會由于內分泌功能失調,會出現月經不來的情況,很多人都不以為然。但是如果產后月經超過正常時間范圍內還不來,就要格外注意了。那產月經不來究竟該怎么辦呢?
產后月經恢復的時間有早有晚,一般情況下,不哺乳的婦女,產后4個月至6個月就可以來月經,而哺乳期的婦女,由于哺乳可減少卵泡成熟的激素分泌,使卵巢受抑制,因而往往會暫時性閉經。如果停止哺乳3個月仍不來月經,應到醫院檢查,尋找原因。
如果僅僅哺乳一個月的話,在產后4~6個月月經會來,如超過6個月仍然沒有月經,考慮幾種情況:
第一,是生理性情況,和產后內分泌功能未完全恢復有關,這樣再過1-2個月應該可以來月經
第二,如果在產后有同房,而且沒有采取避孕措施,也有懷孕的可能。因為能否懷孕,在女方來說取決于有無排卵。排卵的恢復不一定是與月經的恢復同步的,雖然沒有來月經,但仍有排卵的情況,所以還是有可能懷孕的。由于排卵是發生于月經前的14天,如果在月經前,排卵期有性生活而又沒有避孕,此時即可能受孕,使月經不能來潮,但此種情況往往使產婦誤認為月經還未恢復,直至有了癥狀,如惡心、嘔吐明顯,甚至發現腹中已有胎動,才去看醫生。排卵的恢復不一定是與月經的恢復同步的,特別是在月經剛恢復的幾個周期,常常是無排卵的月經周期,但也有不少人在月經恢復之前就已開始排卵,尤其是不哺乳的婦女,排卵往往恢復較早。因此產婦在哺乳期間性交,隨時都可能因已恢復排卵而受孕。據統計,在哺乳期受孕的婦女中,有一半是月經復潮以前受孕的。所以,產后只要開始有性生活,就應當采取避孕措施。若確實像是早孕的癥狀,應該首先檢驗確認一下是否已懷孕,再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第三,確定是否有產后大出血的情況,如果有,不能除外席漢氏綜合癥引起的閉經。
產后月經不來的飲食調理
媽媽們在產后由于個人體質不同,會出現月經早來或晚來更嚴重的是不來的情況。這時除了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外,還應該以飲食調理為輔。下面介紹三款食療方:
1、烏骨雞湯
材料:烏骨雞1只,當歸、黃芪、茯苓各9克。
做法:將雞洗凈,去臟雜,把藥放入雞腹內用線縫合,放砂鍋內煮熟,去藥渣,加入調味品后食肉喝湯,分2—3次服完。月經前每天l劑,連服3—5次。
功效:健脾養心,益氣養血;適用于氣血不足而致月經過少,經色稀淡,頭暈眼花,心悸怔仲,面色萎黃,少腹空墜,舌質淡紅,脈細。
2、歸地燒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當歸、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
做法:羊肉洗凈,切塊,放砂鍋中,并入洗凈之藥及醬油、鹽、糖、黃酒,清水各適量,紅燒至肉爛,可常服。
功效:溫中補虛,益氣攝血;適用于氣虛所致月經量多,色淡質虛,面色無華,神疲氣短,懶言,舌質淡,脈弱無力。
3、母雞艾葉湯
材料:老母雞1只,艾葉15克。
做法: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功效: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于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舌淡脈細。
媽媽們在產后由于個人體質不同,會出現月經早來或晚來更嚴重的是不來的情況。這時除了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外,還應該以飲食調理為輔。下面介紹三款食療方:
1、烏骨雞湯
材料:烏骨雞1只,當歸、黃芪、茯苓各9克。
做法:將雞洗凈,去臟雜,把藥放入雞腹內用線縫合,放砂鍋內煮熟,去藥渣,加入調味品后食肉喝湯,分2—3次服完。月經前每天l劑,連服3—5次。
功效:健脾養心,益氣養血;適用于氣血不足而致月經過少,經色稀淡,頭暈眼花,心悸怔仲,面色萎黃,少腹空墜,舌質淡紅,脈細。
2、歸地燒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當歸、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
做法:羊肉洗凈,切塊,放砂鍋中,并入洗凈之藥及醬油、鹽、糖、黃酒,清水各適量,紅燒至肉爛,可常服。
功效:溫中補虛,益氣攝血;適用于氣虛所致月經量多,色淡質虛,面色無華,神疲氣短,懶言,舌質淡,脈弱無力。
3、母雞艾葉湯
材料:老母雞1只,艾葉15克。
做法: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功效: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于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舌淡脈細。
產后月經不來怎么調理呢?以上三種食療法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月經是女人身體健康的其中一個標注,若月經不來的話,那就代表這你身體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了。為了讓產婦能意識到月經的重要性,下面且看產后月經不來的危害。
1、引發頭疼。頭痛是一種較常見的疾病,就其發病的機率來說,女性要大于男性,這與女性獨有的生理特點有關,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與月經有關的頭痛,約占女性頭痛的20%。
2、引起婦科炎癥。月經不來給女性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如月經性關節炎,月龍性皮疹,月經性牙痛,月經性哮喘,子宮內膜移位,宮頸炎等。所以月經不調很有可能是疾病的信號。
3、影響容顏。一些女性在出現色斑、暗瘡后,沒有考慮到是月經不調導致的,而且去美容院進行治療,和商店買化妝品。還有些婦女認為面部長一些色斑、暗瘡找一些化學制劑合成的化妝品涂抹就可以解決問題。其實這些色斑、暗瘡是那些化妝品解決不了的,因其是機體病變的反映,尤其是月經不調及一些肝硬化等病癥的外在表現。如果不及早診治,不但影響美容,而且還會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