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足呢?糖尿病足是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如果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不好,很容易就會出現皮膚潰爛的現象,如果不及時地治療,嚴重者需要截肢!
得了糖尿病后,患者的神經和血管都會受到損傷。神經損傷會讓患者知覺降低和痛感下降,即使腳部受傷也很難覺察,發現時,小傷口已經發展成大傷口。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容易出現粥樣硬化,繼而出現斑塊,下肢血管變窄后,就會影響下肢血液供應。當下肢組織缺血缺氧時,即便為糖尿病足患者進行了消炎和創面清理,傷口也很難快速愈合。
一旦查出糖尿病,即使沒有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也應堅持每天泡腳,保持腳部清潔干燥,并保證至少每天對腳部檢查一次。挑選鞋子時,一定要選擇保暖舒適的,鞋子不要太硬,也不要太緊,盡量寬松一些。
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經病變使下肢保護功能減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使動脈灌注不足導致微循環障礙,從而發生潰瘍和壞疽。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種嚴重的并發癥,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
根據糖尿病足部病變的性質,可分為濕性壞疽,干性壞疽和混合性壞疽3種臨床類型。
1、濕性壞疽,約占3/4。多因肢端循環及微循環障礙,常伴有周圍神經病變,皮膚損傷感染化膿。局部常有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嚴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適,毒血癥或敗血癥等臨床表現。
(1)濕性壞疽前期(高危足期):常見肢端供血正常或不足,局部水腫,皮膚顏色紫紺、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部分患者有疼痛,足背動脈搏動正常或減弱,常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
(2)濕性壞疽初期:常見皮膚水皰、血皰、燙傷或凍傷、雞眼或胼胝等引起的皮膚淺表損傷或潰瘍,分泌物較少。病灶多發生在足底、足背等部位。
(3)輕度濕性壞疽:感染已波及到皮下肌肉組織,或已形成輕度的蜂窩織炎。感染可沿肌肉間隙蔓延擴大,形成竇道,膿性分泌物增多。
(4)中度濕性壞疽:深部感染進一步加重,蜂窩織炎融合形成大膿腔,肌肉肌腱韌帶破壞嚴重,足部功能障礙,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增多。
(5)重度濕性壞疽:深部感染蔓延擴大,骨與關節破壞,可能形成假關節。
(6)極重度濕性壞疽: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化膿、壞死,并常波及踝關節及小腿。
2、干性壞疽,約占1/20。多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動脈及小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腔嚴重狹窄;或動脈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阻塞,血流逐漸或驟然中斷,但靜脈血流仍然暢通,造成局部組織液減少,導致阻塞動脈所供血的遠端肢體的相應區域發生干性壞疽,其壞疽的程度與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相關。較小動脈阻塞則壞疽面積較小常形成灶性干性壞死,較大動脈阻塞則干性壞疽的面積較大,甚至整個肢端完全壞死。
(1)干性壞疽前期(高危足期):常有肢端動脈供血不足,患者怕冷,皮膚溫度下降,肢端皮膚干枯,麻木刺疼或感覺喪失。間歇跛行或休息疼,多呈持續性。
(2)干性壞疽初期:常見皮膚蒼白,血皰或水皰、凍傷等淺表干性痂皮。多發生在指趾末端或足跟部。
(3)輕度干性壞疽:足趾末端或足跟皮膚局灶性干性壞死。
(4)中度干性壞疽:少數足趾及足跟局部較大塊干性壞死,已波及深部組織。
(5)重度干性壞疽:全部足趾或部分足由紫紺色逐漸變灰褐色,繼而變為黑色壞死,并逐漸與健康皮膚界限清楚。
(6)極重度干性壞疽:足的大部或全部變黑壞死,呈木炭樣尸干,部分患者有繼發感染時,壞疽與健康組織之間有膿性分泌物。
3、混合性壞疽糖尿病患者混合性壞疽,約占1/6。因肢端某一部位動脈阻塞,血流不暢,引起干性壞疽;而另一部分合并感染化膿。
混合性壞疽的特點是:混合性壞疽是濕性壞疽和干性壞疽的病灶,同時發生在同一個肢端的不同部位。混合壞疽患者一般病情較重,潰爛部位較多,面積較大,常涉及大部或全部手足。感染重時可有全身不適,體溫及白細胞增高,毒血癥或敗血癥發生。肢端干性壞疽時常并有其他部位血管栓塞,如腦血栓,冠心病等。
一旦發生糖尿病足之后,在治療之前應對病情做到盡可能明確的評價:確定病因學;確定類型和程度;體檢或多普勒評價血管通暢情況;檢查分泌物并及時進行細菌和藥敏試驗;評價潰瘍周圍水腫、炎癥和壞死情況;X線檢查有無骨髓炎和皮下氣體;排除全身感染等。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全身治療、局部治療或外科手術。
1、全身治療 一般包括代謝控制、擴血管、活血化瘀、抗生素的應用(如存在感染)。
(1)代謝控制:主要指良好的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不利于潰瘍的愈合和感染的控制。糖尿病足潰瘍的發生,尤其是合并感染等所致的應激可進一步升高血糖,一般需換用胰島素治療并盡可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圍內,這是治療糖尿病足的基礎。
(2)擴血管和活血化瘀,改善組織供血。
(3)神經病變的治療:可應用維生素B制劑,并應用神經營養藥物改善神經功能。
(4)抗生素的使用:糖尿病足潰瘍常易繼發感染,而使病情迅速惡化,是導致腳壞疽的重要原因,因此須抗生素治療。
(5)高壓氧治療:可改善血循環和下肢缺氧,可試用。
2、局部治療 主要包括局部清創術和創面處理。
(1)清創術
(2)創面處理
3、外科治療
(1)動脈重建術:是治療大血管阻塞所致肢端缺血或壞疽的重要方法,可使一些患者免于截肢。
(2)截肢術:經保守治療無效,為了挽救生命而不得已采取的方法,術前最好作血管造影,以決定截肢平面,在不影響截肢平面愈合的情況下,應盡量保留患肢術后的功能及有利于安裝假肢。
4.骨髓干細胞移植
骨髓干細胞具有定向分化為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細胞的功能,基礎及臨床研究發現將骨髓干細胞移植到缺血的肢體可在局部形成血管內皮細胞,產生新生血管,而不會生成其他不需要的組織。
1、飲食保健
(1)碳水化合物:對病足患者,每日保證200~350克的主食,如米、面等含有豐富的糖類,是糖尿病足患者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2)蛋白質:病足患者的飲食中蛋白質攝入量應比一般人要高,如60公斤體重的患者,每日應攝入蛋白質90~120克,才能保證每日需要。
(3)脂肪:病人的飲食中脂肪的攝入量為,如60公斤體重的患者,每日應攝入的脂肪在36克以下。
(4)高纖維飲食:每日需要纖維素成分占總量的20%。
2、預防護理
(1)首先要從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將足部護理視為生活的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養成良好的足部衛生習慣
(3)每日用溫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潔。
(4)洗腳前用手試測水溫(水溫度為將水放至手背皮膚耐受為宜),絕對不能用熱水泡足而造成燙傷,避免皮膚破損。
(5)足洗凈后,應用干毛巾輕輕擦干,包括足趾縫間,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膚擦傷。
(6)為保護皮膚柔軟,不發生皸裂,可涂抹護膚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縫間。
糖尿病足要怎么么預防呢?除了每天的清潔工作要做足之外,日常的護理也是少不了,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糖尿病足的日常怎么預防!
1、每日用溫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潔。
2、洗腳前用手試測水溫(水溫度為將水放至手背皮膚耐受為宜),絕對不能用熱水泡足而造成燙傷,避免皮膚破損。
3、足洗凈后,應用干毛巾輕輕擦干,包括足趾縫間,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膚擦傷。
4、為保護皮膚柔軟,不發生皸裂,可涂抹護膚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縫間。
5、足汗多時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著不透風的尼龍滌綸襪,宜穿棉紗襪或羊毛襪。
6、每天要檢查足跟,足底,趾縫,有無潰破,裂口,擦傷和水皰等,如果發現足部病變應及時求醫,妥善處理,切不可等閑視之,貽誤了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