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皮膚癬疾若沒有完整治療,很容易再次感染,因此患者切勿隨意停藥。除了用藥治療外,日常生活也應注意。為加速復原時間,應避免穿著悶熱不透氣的鞋子,或是赤腳走路、與他人共用拖鞋,并時時保持患部干爽。
Check5蚊蟲叮咬
夏季蚊蟲滋生,容易因被叮咬而出現發炎或過敏的反應,不管是被蚊子、跳蚤或其他小蟲子叮咬,患部都會有發癢、紅腫的癥狀。
★治療:通常擦上蚊蟲咬傷的藥物,幾天內就會復原。為防止再次受到蚊蟲叮咬,應保持周邊環境清潔,特別是外出時,記得要涂抹上防蚊液或驅蟲劑,并穿著長袖衣物,減少被叮咬的機會。
媽咪美麗、健康過一夏
Check6毛囊炎
臺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沈兆輝表示,皮膚上面本來就有細菌,細菌與皮膚共生,因此活在皮膚上屬自然狀態,但如果汗流得太厲害時,細菌會順著汗孔跑進去,形成毛囊炎。當毛囊被細菌感染而發炎時,在頭皮、背部、胸前、大腿等處,會出現紅色丘疹,嚴重時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治療:以抗菌消毒為主,醫師多半會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毛囊炎,并建議使用抗菌沐浴乳或鹼性肥皂一段時間。不過提醒媽咪,鹼性肥皂不可使用過度,以免破壞皮膚本身的酸鹼值,使皮膚變得很敏感。此外,毛囊炎患者穿著宜寬松舒適,并調整生活作息。
避免傷肌膚切勿亂用藥
皮膚疾病可分為過敏性與細菌性兩類,許多人會自行判斷隨意用藥,不僅造成肌膚更大的負擔,亦延長了治療時間。沈兆輝表示,過敏性的皮膚炎,不可再消毒殺菌,否則會使皮膚更加敏感。急性過敏時應先冰敷患部,并立即就醫,且宜改用PH5.5的清潔劑,降低細菌的活性。
使過敏皮膚惡化的因素包括:拼命摳抓、沖泡熱水、清潔消毒;過度的去角質、敷臉、熱敷;選擇錯誤的保養產品、治療藥品;誤用祖傳秘方、草藥、蜂膠等,如皮膚已有過敏癥狀,應避免上述的錯誤觀念與做法。
而細菌性的皮膚病,如:香港腳、毛囊炎、蜂窩性組織炎等,則須清洗消毒,并擦藥治療。無論何種皮膚問題,都要就醫診治,找出病因,才能對癥下藥,千萬不要隨意自做主張,到藥房購買藥物來涂抹,錯誤的處理將使患部更加惡化。此外,有些人會誤以為有皮膚疾病就要使用類固醇來治療,其實不然,普通的皮膚病只要使用抗組織胺或免疫調節劑就能控制住。